共產黨

共產黨的定義

共產黨是為代表無產階級(即工人階級)的利益而成立的黨派。

最早的共產黨被認為是1848年的共產主義者同盟。

現在普遍指以共產主義和馬克思、恩格斯對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闡述為指導思想的政治團體

通常以將社會推向共產主義社會為最終目標。

曾於1917年十月革命後掀起第一次浪潮(即推翻現政權體制建立社會主義國家的運動

當時並無其他成功案例)

並於二戰後掀起第二次浪潮(中國於這一段時間基本建立起全國性的社會主義制度)。

在共產黨提出的政治經濟綱領中

如遺產稅、超額累進稅等等從促進社會公平的措施

得到了世界包括資本主義國家的廣泛認可並實施。

共產黨簡史在20世紀的整個歷程中

共產黨作為重要的政治力量起到了影響世界的作用。

在整個20世紀的歷史中

被共產黨或者自我宣布為共產黨性質的政黨所統治的國家一度達到21個之多。

從共產黨的誕生過程上來說

現有的大量共產黨——特別是歐洲的共產黨

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在當時的社會主義運動的一次大規模的分裂。

這次分裂的原因是針對革命在達到社會主義過程中的必要性的爭議。

在這場爭議中

支持以暴力革命方式的派別開始稱呼他們自己為共產黨

而支持以漸進、和平過渡方式達到社會主義的派別保持了原有的名字社會黨或者社會民主黨。

這兩個派別的分裂在之後的年代日益發展和加深。

共產黨堅定的支持「馬克思列寧主義」

而社會黨認同馬克思主義

但拒絕具有暴力革命傾向的列寧主義理論。

在二戰以後

這些分裂更向深層次發展。

社會黨開始進一步修正和遠離經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而在共產黨中間也發生了分裂

其中尤其以義大利共產黨和法國共產黨為代表的西歐地區共產黨提出了歐洲共產主義學說

消除了原先學說中的列寧主義色彩

試圖擺脫史達林主義對其名聲的影響。

大部分共產黨的黨組織結構按照「民主集中制」進行。

理論上

黨應當依據如下程序進行選舉:黨代會選舉產生中央委員會

再由中央委員會選舉產生政治局。

但是

從世界各個國家的共產黨的黨史上來看

純粹依據經典原則的組織很少能夠維繼長久。

事實上

很多情況下實際情況被倒了過來

政治局把握了所有的權力並控制了中央委員會既而控制黨代會。

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毛澤東認為:共產黨是工人階級先鋒隊

隨著階級的消滅

共產黨也就消滅了。

這與西方政黨觀點不同

西方世界認為

政黨是政府與選民的橋樑

任何政黨都可能長期存在。

在史達林時期

世界上所有的共產黨幾乎都受到了蘇聯共產黨的影響甚至直接領導。

在30年代

史達林實現了對他的反對者的清洗。

其中著名的反對者托洛茨基在被排擠出共產國際以後重新組建了第四國際

托的追隨者在中國被簡稱為「托派」。

二戰以後

在中東歐國家

蘇聯幫助並建立了大量由當地原有左派政黨和共產黨合併組成的共產黨。

這些共產黨在40年代末普遍獲得了政權。

並建立了和蘇聯相似的一套政治—經濟體系。

只有前南斯拉夫和阿爾巴尼亞的共產黨不屬於這種由蘇聯「扶植」起來的類型。

但是

後兩者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兩條道路

前者採用了分權的政治經濟模式

而後者則堅持史達林體制。

60-70年代

不少第三世界國家也聲稱自己要走的「社會主義」道路

其領導人也建立了類似蘇聯的政治政黨體制。

但是與中東歐和蘇聯的政治體制相比

這些國家的政治體制更多與領導人的個人能力聯繫在一起而缺乏比較完善的共產黨政治體系。

所以

儘管這些國家被歸入廣泛意義上的共產黨國家

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說

他們的政治體制並不是經典的共產黨一黨體制。

1989年到1991年間

大量的中東歐地區的共產黨喪失了政權。

這一過程

在有的國家是和平進行的

比如波蘭和匈牙利

但在羅馬尼亞等國則發生了嚴重的流血槍戰過程。

在這之前

大量的第三世界國家的「共產黨」領導人已經宣布放棄共產主義政治準則並接受了多黨制大選。

如尼加拉瓜、貝南等。


共產黨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711082005151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az10140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