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

什麼是「核磁共振造影」?

什麼是「核磁共振造影」?適用於哪些病症?
核磁共振(MRI)是一種利用磁場原理所研發出的診斷儀器它的效能通常是比電腦斷層好 但是費用高 大概要7000~10000不等 核磁共振診斷效果最好的項目是脊椎方面的疾病(椎間盤突出最常見) 另外幾乎全身也都可以檢查 像是腦部癲癇.阿茲海默或任何腫瘤的疑慮都可以 因為他可以測得腦中生化物質(MRS)對於軟組織有高度解析的檢查 綜合起來的診斷價值都算高 只是部分檢查像是腹部方面時間較長 也須配合閉氣動作 另外儀器躁音很大聲 要打顯影劑(就是需挨一針) 雙手有時配合檢查項目不同(如腹部 胸部 心臟...etc)需放置在頭上 某些年老者可能無法長時間配合 也都是一個問題 我提供是較實用的常識 希望可以幫上你的忙 1.以下是核磁共振原理簡介核磁共振是利用具有磁矩之原子核與外加磁場作用時會產生自旋態之分裂

其間形成了一個能量差。

在垂直於此磁場方向再導入無線電磁波於此系統

其頻率若剛好對應於該能階差

就可誘發二能階分佈的轉移

此一現象即為「核磁共振」。

2.若要詳細原理簡介可參考其網址 我就不佔版面啦 其中講的非常詳細喔~~http://www.iams.sinica.edu.tw/lab/lphwang/theory.htm 參考資料 在醫院工作加網路資料

qaz10140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的問題?健康老師說的怪怪的,所以我才問

核磁共振會不會把人身體裡的鋼釘吸出來?先排除醫生不會讓身體裡有鋼釘的病人用核磁共振的可能。


核磁共振會不會把人身體裡的鋼釘吸出來?Ans:不會吸出來

但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 我膝關節有鋼釘

但我也有去照過核磁共振2次 )。

磁共振成像的優點與190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普通X射線或1979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電腦斷層影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相比

磁共振成像的最大優點是它是目前少有的對人體沒有任何傷害的安全、快速、準確的臨床診斷方法。

如今全球每年至少有6000萬病例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進行檢查。

具體說來有以下幾點:1.對軟組織有極好的分辨力。

對膀胱、直腸、子宮、陰道、骨、關節、肌肉等部位的檢查比CT優勝;2.各種參數都可以用來成像

多個成像參數能提供豐富的診斷信息

這使得醫療診斷和對人體內代謝和功能的研究方便、有效。

例如肝炎和肝硬化的T1值變大

而肝癌的T1值更大

作T1加權圖像

可區別肝部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 3.通過調節磁場可自由選擇所需剖面。

能得到其它成像技術所不能接近或難以接近部位的圖像。

對於椎間盤和脊髓

可作矢狀面、冠狀面、橫斷面成像

可以看到神經根、脊髓和神經節等。

不像CT只能獲取與人體長軸垂直的橫斷面; 4.對人體沒有游離輻射損傷; 5.原則上所有自旋不為零的核元素都可以用以成像

例如氫(1H)、碳(13C)、氮(14N和15N)、磷(31P)等 § MRI的缺點及可能存在的危害 § 雖然MRI對患者沒有致命性的損傷

但還是給患者帶來了一些不適感。

在MRI診斷前應當採取必要的措施

把這種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其缺點主要有:和CT一樣

MRI也是解剖性影像診斷

很多病變單憑核磁共振檢查仍難以確診

不像內視鏡可同時獲得影像和病理兩方面的診斷; 對肺部的檢查不優於X射線或CT檢查

對肝臟、胰腺、腎上腺、前列腺的檢查不比CT優越

但費用要高昂得多; 對胃腸道的病變不如內視鏡檢查; 掃描時間長

空間分辨力不夠理想; 由於強磁場的原因

MRI對諸如體內有磁金屬或心律調節器的特殊病人卻不能適用。

MRI系統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強靜磁場:在有鐵磁性物質存在的情況下

不論是埋植在患者體內還是在磁場範圍內

都可能是危險因素; 隨時間變化的梯度場:可在受試者體內誘導產生電場而興奮神經或肌肉。

外周神經興奮是梯度場安全的上限指標。

在足夠強度下

可以產生外周神經興奮(如刺痛或叩擊感)

甚至引起心臟興奮或心室振顫; 射頻場(RF)的致熱效應:在MRI聚焦或測量過程中所用到的大角度射頻場發射

其電磁能量在患者組織內轉化成熱能

使組織溫度升高。

RF的致熱效應需要進一步探討

臨床掃瞄器對於射頻能量有所謂「特定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SAR)的限制; 噪音:MRI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噪音

可能使某些患者的聽力受到損傷; 造影劑的毒副作用:目前使用的造影劑主要為含釓的化合物

副作用發生率在2%-4%。

參考資料 Internet

文章標籤

qaz10140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核磁共振

請問:核磁共振是啥東西啊???3Q

如題:請問:核磁共振是啥東西啊???3Q
核磁共振造影掃描儀(MRI) 檢視圖片從頭到腳的身體結構

透過影像技術

可高速、層次分明地

於一秒到數秒之間

從最外層的皮膚

看到脊椎內的神經組織

換句話說

骨骼、肌肉、脂肪及最柔軟的心臟和腦

可以一目 了然

甚至

能夠掃描血流異常的狀況。

至於腦神經病變、全身癌症、心血管疾病、脊椎及關節、韌帶等運動傷害

磁振造影儀已是醫生最佳的診斷工具。

此外

它可以取代傳統需要內視鏡、插管等不舒服且費時的檢查

也可以早期診斷腦梗塞及周遭的瀕死區

有利於臨床醫師選擇溶血栓治療。

還有

磁振造影儀可觀察腦部各種功能

標示運動區或語言區

在根治腦部病變的同時

保存腦部功能。

但它會釋放磁波

裝有心律調整器、接受腦血管動脈瘤結紮、腦部留有血管夾及體內裝置各類電擊傳導器者

不適合MRI診斷。

然而

體質過敏

不適合電腦斷層掃瞄(CT)和血管攝影檢查者

可改用磁振造影檢查。

目前

臨床診斷使用MRI多為1.5T

專為研究用途的MRI則往往為3T或更高

花蓮慈院擁有兩部磁振造影儀

為守護生命的磐石。

參考資料 http://www.tzuchi.com.tw/file/HospIntro/newpage21.htm#k

文章標籤

qaz10140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究竟是什麼?

經常聽到「核磁共振」這個詞

不過它究竟是什麼?
核磁共振科學第一次聽到康寧兄的名字

是在一九八八年初

我剛加入美國麻省總醫院(MGH)的工作行列之時。

在哈佛大學傳統古樸的核磁共振研究室中

看到早在一九八一年

以康寧為首之一群專家

共同安裝完成的世界第一台動物活體核磁造影儀(MRI)。

這台MRI雖早已「退休」

但至今仍陳列在MGH-MRI中心。

正式認識康寧

是於次年國際醫學磁振年會中

經由當時MGH同事介紹。

他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那豪邁的態度

爽朗的笑聲

特有的廣東國語

以及眼光中所透析出學者所獨有的精銳及智慧。

一九九三年秋

我不但有幸與康寧共事於生醫所

而且彼此的研究室近在咫尺。

即使晚間及週末

總仍見他在電腦前孜孜不倦。

在這段時日中

工作之餘

我們時有接觸

或是討論核磁共振科學

或是閒談時事

逐漸體會其剛正不阿的個性及勤儉平實的生活習慣

及他在中外文學上的精深造詣

幽默銳利的文筆

細緻的思路

以及對事物獨特的見解。

更體會到他對國家民族的熱愛及對自由民主的珍惜。

康寧兄在其專業領域中

學有專精

但是他在MRI發展過程中的某些特殊貢獻

在國內卻鮮為人知﹔這也正反映出他個性之謙虛及內斂。

自從一九七三年

當時在紐約州立大學的化學教授Paul Laterbur發現Magnetic Resonance (MR) 的訊號可以重組成影像後

到七0年代末及八0年代初

方有二、三家儀器公司成功地引用其理論及製造出MRI儀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國Technicare公司。

而康寧即是該公司當時的研發及推廣部經理

在這段時期

他不但在MRI理論的研究上貢獻良多

而且也在臨床及基礎醫學動物實驗上提出應用的方法(1-7)。

儘管多年來

有更好的技術及方法問世

但康寧在MRI上披荊斬棘

開山闢路

功不可沒。

MR影像是利用生物體中水分子之氫質子所產生的MR訊號加以重組而成。

而對於生物體中

有機成分中之碳

卻只能偵測到碳-13同位素之訊號

而且其靈敏度遠遜於氫質子者。

反之

若有MRI的技術可直接觀測碳-13所產生的影像

則將是MRI技術之一大革新。

康寧有感於此

毅然踏入此研究領域

接受艱難的挑戰。

並在一九八七年率先發表了碳-13訊號所組成的影像(6-7)之研究報告。

自一九八七年後

康寧在密西根大學擔任放射科副教授期間

更上層樓

應用極性轉移的方法

將碳-13的靈敏度提高到與氫質子相似

俾使碳-13造影技術

可應用到生物活體(8-9)。

康寧在生醫所工作的四年中

將此技術擴大應用到生物體中各代謝物質所組成的影像(10)。

故康寧研發出的碳-13造影技術

對於未來十年的MRI相信有著不可忽視的貢獻及影響。

一九八九年美國NIH的Robert Balabar博士提出﹕由於生物組織中巨分子與水之相互作用

導致水中氫質子之磁振鬆弛改變

因此可以應用磁性轉移之技術

來增加MR影像之對比

而這種MR影像更可反映出生物體內分子間相互作用之機轉。

康寧本著他在磁振鬆弛理論之紮實基礎

提出了更有效率及更安全的相關理論及技術

並應用在各種生物器官上

以探討此技術在臨床上的實用性(11-17)。

其中二篇論文(11

12)已成經典

凡是相關的研究報告

必被引註。

康寧在生醫所服務期間

經常接受邀請在學術機構及醫院巡迴學術演講及教授課程。

常風塵僕僕地趕到台北

台中或高雄榮總授課及指導研究(17-19)。

不遺餘力地將其專業知識及經驗傳注於國內的學術及臨床界。

康寧兄走得太早

也太突然。

他對於台灣學術界的期許言猶在耳﹔他許多計劃中提昇台灣MR研究及應用水準的行動尚未完成

他即已遠行。

在MR研究的路上遽然少了一名尖兵

少了一名同行者

路途勢必更難行

更寂寞。

寄語所有核磁共振的工作者

能學習他的執著、專注及嚴謹的治學態度

用心地體會他的智慧的結晶

使康寧兄所熱愛的科學能在這塊土地上發芽

成長及茁壯。


文章標籤

qaz10140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要哪一科的醫生才能開立?

推拿師傅斷定我腰椎第四、五節因壓迫突出造成神經壓迫因此在坐ㄉ時候左臀部與左大腿會痛

甚至腳底會麻麻ㄉ。

核磁共振對我ㄉ病情會有幫助嗎?
核磁共振只是一種檢查喔

並不是一種治療方式

核磁共振造影只能檢查出身體內部的情況

以大大的情況來說

應該到骨科就診

由醫師開立X光的檢查

大概就可以知道問題了

用不到核磁共振吧。

此外類似的檢查

都只要相關的醫師

依病情需要開立醫囑即可

PS.這醫科的名稱

應該較放射科才對喔。

參考資料 醫院社工師

文章標籤

qaz10140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小問題^^”

1.核磁共振條件需要有自旋的原子核

這是什麼原因呢?2.既然核磁共振是測量目標是特定原子的原子核

那如何被用來作為分子(不同原子組成之分子)結構判斷呢?3.原子核也有像電子一樣有軌域嗎?對於

文章標籤

qaz10140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核磁共振

腦部核磁共振

請問做核磁共振的檢查半年之內就做了兩次

對病人本身會不會比較不好?所檢查的部位是相同的

在不同醫院所做的核磁共振會有所差別嗎?
核磁共振影像是繼電腦斷層後能夠透視人體的最新方法但不像電腦斷層一樣核磁共振影像並不使用放射線而是利用一強力的磁場和電磁波使體內的氫原子與磁場作用再經電腦分析而重組出身體內部構造的影像因為核磁共振影像檢查能提供靠近骨頭周圍軟組織清晰的影像因此它成為脊椎關節方面疾病最有效的檢查核磁共振被廣泛應用在診斷運動傷害特別是膝蓋、肩膀、臀部、手肘與手腕等部位醫師們可藉由這些影像看到很小的剝離或韌帶肌肉傷害。

因為核磁共振掃瞄需要利用強力磁場這個磁場會把身體內的親磁性金屬物質牽引出來因此必須很清楚知道是否有裝置人工關節、心臟節律器、人工心臟瓣膜、子宮內避孕器或者針、螺絲釘、手術釘

但手術釘夾、針等如果已經放置四到六週核磁共振並不會造成很大的危險性。

核磁共振並沒有輻射但是是一種大量的電磁波目前並沒有證實電磁波對人體有任何的副作用因此不必擔心 參考資料 知識

文章標籤

qaz10140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的物理名稱請問

大師請問:核磁共振的物理名稱請問磁矩、自旋 轉角動量、晶格弛緩
核磁共振是利用具有自旋角動量的原子核在磁場下能階分裂的一基本現象所發展出來的。

一般磁矩與其自旋角動量(a)有關m=g1a=g1Ih(g1: 磁轉比(magnetogyric ratio))

氫核的自轉量子數(I)為1/2

磁矩m=gHIh(此時gH=2.6753xl04 radians sec-1 guass-1)在古典觀念上如同一個帶電球體自旋

因此具有磁矩而與外加磁場作用

其所允許之量子態為2I 1等於2個

即是m(磁量)等於 m1/2gHh (可想像成順磁場和逆磁場約兩個能態)。

在無外加磁場下

這二個量子態能量相等(degeneracy)

因此也就無法得核磁共振

但若加入一個外加磁場和磁量作用

此二個量子態便能分裂

它們之間形成了一個能量差

依照波茲曼分配率

此種磁核在高能階狀態的分佈較少

在低能階狀態的分佈多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此一分佈

如果在室溫(25oC) 下有一試料含一莫耳之氫核放置在23500高斯(約地磁之3萬倍)之磁場中(Ho=23

500G)。

圖一

上下兩條線分表代表高低能階

核狀態和外在磁場方向平行時以h表示之

反向時以i表示之。

在平衡狀態下

按照波茲曼分配(ae-E/kT)(圖一)可以算出在低能階約有3

000

000x1017 個

高能階上有2

999

976x1017 個

二者相差只有百萬分之八而已。

若在垂直於磁場方向加入無線電磁波於此系統

其頻率(n)剛好對應於這二個能階之差(hn)

它就誘發了這二個能階上分佈的轉移

此時高能階上的分佈

若激發所用的電磁波強度夠大時

高能階之分佈開始大於波茲曼分佈律所得的結果

若高低能階分佈相等

則達到飽和現象。

若激發源繼續施加時

高能階會比低能階有較多的分佈

此種現象稱之為此系統具

文章標籤

qaz10140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核磁共振

[化學]2-D核磁共振的原理

求助需要2-D核磁共振COSY的原理希望越詳盡越好以及資料來源
2D COSY檢視圖片2D NMR的原理:二維核磁共振譜的特點是將化學位移、耦合常數等核磁共振參數展開在二維平面上

這樣在一維譜中重疊在一個頻率坐標軸上的信號分別在兩個獨立的頻率坐標軸上展開

這樣不僅減少了譜線的擁擠和重疊

而且提供了自旋核之間相互作用的信息。

這些對推斷一維核磁共振譜圖中難以解析的複雜化合物結構具有重要作用。

二維核磁共振譜是有兩個時間變量

經兩次傅裡葉變換得到的兩個獨立的頻率變量圖一般把第二個時間變量t2表示採樣時間

第一個時間變量t1則是與 t2無關的獨立變量

是脈衝序列中的某一個變化的時間間隔。

一個二維核磁共振試驗的脈衝序列一般可劃分為下列幾個區域:預備期(preraration)

文章標籤

qaz10140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健保有給付嗎..內詳

如題差不多10個月前因屁股內的關節會疼痛(正確名稱不知道怎麼唸)到A醫院查檢

照了X光之後

醫生說有長小骨刺後來自行吃中藥調理

有稍微改善最近又開始不舒服到B醫院檢查

一樣照了X光之後醫生說

可以自費照脊椎

可以比較清楚但後來才知道自費要6500元

並沒說明是用什麼儀器到C醫院

一樣照了X光

醫生看完後說安排照一下核磁共振

看骨頭有沒有(蛀洞)台語安排的時間是下禮拜但沒提到自費核磁共振到底健保有給付嗎如要自費

我只是一般的小員工根本沒有多餘的錢可以自費做核磁共振如果健保有給付為什麼B醫院卻說要自費6500有誰能幫我解答一下謝謝
一、核磁共振健保是有給付的二、但是無論一般血液生化或CT〈電腦斷層〉掃瞄、核磁共 振有時健保會抽審

沒必要檢查《驗》而醫院醫師開立 檢查《驗》健保局會拒絕給付。

三、第二家醫師要自費是應該先說明

有可能你希望他能進 一步檢查也有可能為了他醫院及個人利益而失去應有的 醫德四、第三家醫院醫師可能你已經連續門診幾次未改善

或是 從你健保卡知悉

你已經治療一段時間未改善

他自然 可以依自己的判斷你需要進一步的核磁共振檢查

畢竟 你在第二家醫院自費的部份健保卡不會有記錄。


文章標籤

qaz10140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